《“科創中國”三年行動計劃(2021—2023)》發布
中國科協2020“科創中國”年度工作會議日前在京召開。會議全面總結“科創中國”建設以來開展的各項工作,分享典型經驗,并且發布了《“科創中國”三年行動計劃(2021—2023)》,明確實施四類23項重點任務,打造“科創中國”品牌增值版,樹立科技界有力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引領旗幟。
中國科協于2020年啟動“科創中國”品牌建設,圍繞19個省(區、市)區域產業實際需求,遴選首批26個“科創中國”試點城市(園區)。
“科創中國”以平臺建設為支撐,促進技術服務與交易;以試點建設為依托,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;以組織建設為核心,壯大產學合作網絡,通過搭建數字化平臺、試點城市和組織創新“三位一體”統籌工作機制,為每個試點城市組建掛點工作組,與平臺運營團隊和科技服務團隊的牽頭學會建立聯動機制。
為更好地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,中國科協制定并實施《“科創中國”三年行動計劃(2021—2023)》。
首先,打造要素集成、開放融通的資源共享平臺。凝聚一批有創新能力、創業激情、創造活力的優秀科技工作者;聚集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、頭部企業、技術服務和金融投資機構;沉淀一批先導技術、產業需求、成果評價、技術標準和數據資源。2021年,實現系統內資源“應連盡連”;2022年,重點拓展外部資源對接協同;2023年,重點開展數據挖掘與應用增值服務,推動創新主體、資源要素優化配置。
其次,建設創新驅動、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樞紐。推出一批科技創新力高、產業帶動力強、區域影響力大的創新樞紐城市,推廣一批科技經濟融合發展的典型示范模式,建設具有科技共同體特色的產學協同組織體系。2021年,在“科創中國”試點城市(園區)中擇優推出8個左右創新樞紐城市;2022年,建設50個左右試點城市(園區),逐漸拓展創新樞紐城市范圍;2023年,推出一批具備區域代表性的創新樞紐城市。建設千個左右貫通“政產學研金服用”合作鏈條的新型協同組織。
再次,形成服務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。構建專業化服務體系和服務標準,打通國內外技術人才資源下沉渠道,完善資源供給、對接、落地長效機制。2021年,探索功能型科技服務團長效服務的典型模式,重點發掘學會在智庫、評估和標準方面的專業優勢;2022-2023年,優化服務特色,全國學會主導成立10個高端智庫機構、20個專業評估機構、50個團體標準特色機構。
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實施四類23項重點任務,包括:全面集成科協系統資源;建設資源銜接站點;圍繞產業鏈應用場景升級“三庫”;設立工程技術“應用案例庫”;推出知識服務系列產品;發布“科創中國”榜單;實現平臺專業化運營;建設區域創新樞紐城市;助力創新樞紐城市培育帶動型產業;服務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;推出技術服務與交易系列活動;做強“科創中國”聯合體;建設區域內創新協作網絡;建設全國學會專業服務體系;建設科協基層組織創新協作網絡;建設雙向國際組織聯結網絡;建設專業產業智庫;組建常態化、功能型、專業化科技服務團;培養基層一線產業人才;培育技術經理人隊伍;凝聚一批青年人才;建設跨境薦才引才通道;聯結“雙創”團隊。
據悉,大會增補四川成都、山東濟南、內蒙古包頭、重慶高新區為“科創中國”首批試點城市(園區)。
2020年“科創中國”系列榜單同時發布。榜單聚焦“科創中國”試點城市(園區)在電子信息、生物醫藥、裝備制造、先進材料、資源環境五大領域的產業創新需求,眾多科學家、企業家、投資人和專業服務機構負責人參與推薦遴選,最終推介50項先導技術、10個新銳企業、10個產學研融通組織。中國科協將持續推動榜單入選技術和相關資源在“科創中國”試點城市(園區)轉化落地,輻射帶動更大區域產業和經濟發展。 ( 記者:金輝 北京報道 )(來源: 經濟參考網)
點擊進入莞訊網首頁>>